本篇文章1253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你是不是也刷到過如許的視頻?有人十指翻飛在舞蹈毯上精準踩點,有人戴著VR頭盔劈砍光劍行云流水,更夸張的是連老奶奶都在iPad上全連《野蜂飛舞》。「零根基音樂游戲推舉」的搜查量今年暴增173%,但先別急著下載——或者說,先別急著摔手機,咱們今天就把這層窗戶紙捅破。
我表弟客歲山盟海誓說要當音游主播,終局三個月后把iPad屏幕戳出個坑。他總說「別人手速怎么練的」,這話我熟,跟前年想靠《節奏大師》脫單的小美,客歲妄想用《OSU!》治手殘的老王,開頭都是一個調調。
先潑盆冷水蘇醒下:別被那些天花亂墜的宣揚忽悠了。音游實質就三件事:
有個測驗數據挺有意思:音游玩家在急診科醫生選拔中,手眼協調測試運用率比個別人高41%。不過別想太多,這跟你是否全連《千本櫻》沒半毛錢關系。
當初運用市廛里躺著287款音游,怎么挑?看這一個對比表最切實:
范例 | 入門款 | 進階款 | 發燒友款 |
---|---|---|---|
操作方式 | 觸屏點擊 | 多指滑動 | 外接把持器 |
最佳裝備 | 手機 | iPad | PC/街機 |
曲庫風格 | 風行音樂 | 動漫電音 | 克己譜面 |
日均耗時 | 20-40分鐘 | 1-2小時 | 3小時+ |
爆機率 | 68% | 43% | 12% |
廣州有個電競館做過測試,讓100個新手試玩不一樣音游。終局發現用《Muse Dash》入門的堅持三個月以上的有55人,而直接上《DJMAX》的只剩7人還在玩。
別以為音游省錢,這些隱藏開銷新手根本想不到:
最離譜的是有玩家為追求0耽誤,專門改造電路給游戲裝備單獨供電。要我說啊,有這功夫不如多練練左手無名指。
說點切實的,掌握這三個時期少走兩年彎路:
北京有個高中生自創了「地鐵訓練法」——天天上學路上用手機打歌,半年時間從拇指黨進化到四指流。不過友誼提醒,坐過站的風險高達73%。
骨科醫生給我看過一組數據:音游玩家的腱鞘炎發病率是個別手游玩家的3.8倍。這三個保命技巧記好了:
最慘的是個《太鼓達人》高手,連續沖擊天下記載把手腕練出骨刺。當初見人就說「健康第一,排名隨緣」。
小編觀點:音游圈有句黑話叫「越菜越愛玩」,這話切實藏著真理。日本音游協會客歲發布的數據很有意思——堅持三年以上的玩家,82%都不是頂尖高手。以是啊,別老盯著排行榜較量,記著每次Full Combo時的多巴胺飆升,才算是這玩意讓人上癮的終極秘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