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237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"為啥別人家的軟文能帶貨,你的推文閱讀量還沒公司員工多?"上周幫顧客改稿,發現他們花3萬塊寫的軟文轉化率0.3%,氣得老板差點把電腦砸了。這事兒讓我想起剛入行時踩過的雷——今天就跟大伙兒嘮嘮,為啥你的軟文總像扔進大海的石頭,連個水花都濺不起來。
你可能要問:標題起得挺莊重啊,咋就沒人看?客歲幫母嬰品牌改過個標題,把"紙尿褲選購指南"改成"月嫂不會告訴你的紅屁屁克星",點擊坦率接翻了4倍。這就好比相親時穿西裝打領帶不如會談天來得切實。
標題三大死穴:
舉一個反面課本:某家電品牌推文標題《科技賦能生涯新閉會》,閱讀量還沒行政部發的放假告訴高。
上周拆解爆款文案范文發現,轉化率高的都有這共性——
自嗨型文案 | 網民愛看的內容 |
---|---|
"采用納米級工藝" | "炎天穿不悶腳的秘密" |
"威信機構認證" | "寶媽群里瘋傳的止癢妙招" |
"行業當先技巧" | "實測30天省下奶粉錢" |
重點學學某護膚品的神操作:把成分表寫成"熬夜臉救命清單",網民看完直接點購物車。
客歲幫培育機構做投放,發現個扎心規律:
渠道挑撰三誤區:
① 只看平臺名氣:在知乎推母嬰商品,就像在菜商圈賣愛馬仕
② 迷信KOL報價:50萬粉絲的顏值博主帶不動機器裝備
③ 疏忽投放時間:深夜推早餐券,效果能好才見鬼
記著這一個公式:目的群體=平臺網民畫像×內容范例×發布時間。某家居品牌把推文從早9點改到晚8點發,咨詢量漲了3倍。
見過最離譜的軟文:閃開銷者掃五次碼跳三個頁面才可能領優惠券。這就跟閃開銷者爬五樓吃碗面似的,誰違心啊?
途徑優化四步走:
反面案例:某健身APP的領券流程要填8項新聞,最后轉化率0.8%,還沒人工發傳單效果好。
良多公司看數據只會數閱讀量,跟買彩票光看開獎號碼似的。客歲幫顧客裝了個數據看板,發現三個隱藏金礦:
中心指標三件套:
某美妝品牌發現網民卡在"挑撰色號"環節,加了真人試色視頻后,成交率漲了25%。
說點大瞎話:我電腦里存著200G的爆款案例,但最管用的仍是菜商圈阿姨的叫賣技巧。就像上周看到賣橘子的寫著"甜過初戀,不甜管換",比什么"精選優質柑橘"切實多了。下次軟文寫作前,先把網民當隔壁老王——他關心啥你就說啥,保準比拽專業名詞好使!